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与慢性疾病“相处”的智慧 | “健康长寿36计”第

来源:智慧健康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5-1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截至2019年底 我国人均 预期寿命 77岁 但健康预期寿命仅 68.7岁 这也就意味着 我国居民平均有8年的带病生存时间 怎样与疾病智慧“相处”? 采取哪些措施能提升带病生存的生活质量?

截至2019年底
我国人均 预期寿命 77岁
但健康预期寿命仅 68.7岁
这也就意味着
我国居民平均有8年的带病生存时间
怎样与疾病智慧“相处”?
采取哪些措施能提升带病生存的生活质量?

听众来信

“我和老伴儿都70多岁,感觉身体大不如以前,跑医院的时候多了,外出旅行的机会少了,药越吃越多,吃饭的胃口却越来越差......有人说老年是迟暮黄昏,老年人哪有身体没病的?我们老两口的身体底子还行,也就是一些慢性病,但就这样腻腻歪歪地度过余生,不甘心。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”

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、湖北之声
联合推出的健康长寿36计
请听第32计《“带病生存”有智慧》
听武汉大学医院主任医师
廖皓磊教授为您讲解
健康长寿36计:“带病生存”有智慧 来自湖北之声 00:00 22:34

《健康长寿36计》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和湖北之声联合出品

廖皓磊

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武汉大学医院主任医师。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健康教育巡讲专家、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、武汉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。

带病生存是一种“新常态”

慢性病顾名思义就是患病的过程是缓慢的、日积月累的。健康知识的缺乏及自我健康管理素养不足是大多数老年人“带病生存”的原因。除家族遗传、居住环境等不可逆的原因外,慢性病的患病率60%与生活方式相关。

据统计,我国80.9%的家庭人均日食盐量超过6g,83.4%的家庭人均日食油量超过25g,52.8%的居民日摄入钙的含量不足800mg,47%的男性仍在吸烟,17.4%的人过量饮酒,而参加锻炼的人的比例却很低。以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老年人肥胖超重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,进而诱发了慢性病,如心脏病、脑血管病、恶性肿瘤等,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。所以说 “带病生存”是一种新常态,是一个普遍现象,有所区别的是每个人带的疾病不同,病痛对每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。为了让带病生存的时间长一些,老年朋友们必须学会“与狼共舞”、与疾病共舞。

廖皓磊做客《湖北之声》直播间

廖皓磊:

首先要克服悲观情绪

对于慢性病,持有怎样的态度很重要。态度可以“加重”疾病,因为精神压力是一种负担,可直接作用在我们的身体上。反之,适度的态度也可以缓解疾病,顺其自然,坦然接受已经来临的,不惧怕什么。试着想一想,一个人能活到老,生命的延长本身就是一种福气,即便是带病生存,那也是岁月送给我们生命的“礼物”。从生长到衰老,每一段过程都给了我们不可多得的体验,而每一个个体对生命的独特体验都是不可替代的。

克服悲观情绪,一方面可以请教医生,合理用药,尽可能地控制住病情,病情平稳是调整心情的前提。另一方面要正视和接受自身的健康状态,正确的态度是

文章来源:《智慧健康》 网址: http://www.zhjk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513/1297.html



上一篇:财富早班车 | 美欧股市全线收跌;智慧健康养老
下一篇:贵州贵阳:大数据融入大健康?智慧医疗触手可及

智慧健康投稿 | 智慧健康编辑部| 智慧健康版面费 | 智慧健康论文发表 | 智慧健康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智慧健康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